林瑶旋
初春,我走在林荫道上,感受蓬勃的生命气息。
南方的冬天没有下雪,所以春天的总是来得特别早,秃了整个冬天的树梢吐出了一簇簇新芽。树梢上的生命,经历了年复一年的轮换,却依旧生生不息。生命就该这样,枝枯或叶繁,仍能倔强地重新焕发生气,因为生命一直在流动。当我站在桥上,附身看着桥下潺潺流水时,我感觉生命就在这活水中颤动。生命如此倔强,它可以挣脱束缚,涌向前方。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,不应该有所停留。光阴在飞逝,生命在继续,我们在这兴衰中感悟生命的存在价值。
生命哲学著名代表狄尔泰认为生命不是实体而是活力,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永恒冲动,是转瞬即逝的流动。而我认为,所谓瞬间即逝是宏观的理解。庄子在《逍遥游》中提及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这些生命太过短暂,在我们意识中,是转瞬即逝,同理,我们持续很久的一生,在浩瀚宇宙,也是转瞬即逝。生命的长短总是是对应的,就像小小的细胞仅有几十天几百天的寿命,而我们的生命在空旷的宇宙中显得十分微不足道,但是,就像我们人体的构造一样,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甚至每一给细胞,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,即便是成人身体内被搁置的阑尾,也是儿童和青年时期转输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的免疫器官之一,只是到成年人后,这种免疫功能已被全身淋巴结和脾脏所代替。所以,每个生命都有他活着的意义,不在于时间的长短,在于它生生不息的活力与生气。每天,当我面对初升的太阳时,我的内心总会用处一股热流,微笑就这么把我板着的脸撑开了。仿佛它通过血液循环温暖了我全身,让我在迷茫中仍能够找到一簇生机,而这一簇生机,似乎可以给我带来一整夏的繁茂,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意义,就是不断不断地前进。
存在主义大家雅斯贝尔斯强调:人是一个没有完成而不可能完成的东西,他永远向将来敞开大门。作为一个人,就是去成为一个人。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金要经过锻炼才能提高纯净度,而人,要经过磨练才能让他们更具深度。一个人要有所造诣,都要靠个体愿意且主动去承受,去进取,去提升。没有天生的绝对天才,但是天生我才必会有用。人总是要经过心智之苦,体肤之饿,身之空乏,才能事有所成,因而担当得起大任,只是此间长路漫漫,毕竟大器晚成,急了,火候不足,要想练到炉火纯青地步,也只有耐得住寂寞,火候到了,自然成精品。这落实到现实生活中,具体地说,就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人与事。有所经历,就会有所改变。譬如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,或者说,会提升或降低一个人的价值观。而这种价值观的变化,由人的生命观决定。如工作,当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和他人合作时,由于他人的错误而让工作变得繁琐时,他会选择与对方沟通或许自己想方法解决,因为对他来说,生活中的每一个坎都是提升自己的机会,他会积极,珍惜这样的机会;相反,一个悲观盲目的人,面对与前者处境相同时,他会抱怨放弃,认为这样的错误本不属于他个人,他无责任去承担。于是,在这种事情循环出现的情况下,前者开始在职场上游刃有余,而后者依旧磕磕碰碰,一事无成,甚至一味埋怨。所以,一个人的生命观会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态度,而处事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境况。但是,生命观是否是由人的性格决定呢?我认为不是。生命观,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,是世界观的一种,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。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,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。 各种宗教教义就包括生命观,人生观也是生命观。所以,生命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,它与我们的生存背景有关,它也随着我们个人的发展而发展。当我们接触的人事多,视野开阔起来时,我们的生命观会逐渐成熟,它会影响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,乃至影响我们一生。所以,树立培养积极的人生观的急需的。而生命观念构成了人类意识的核心,是文学的永恒主题,也是文学的精神风骨所呈现的基质。所以,培养出积极的生命观,我们可以阅读经典,提升个人的审判、分析能力,从而更好地处理好工作、学习等各种生活上的问题。
天行健,君子当自强不息。人活着,都要学会独自成长,学会升华自己。而于生命上,培养精神则为之重要,这与到我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。当前,当人们在不断经历人事沧桑,而没有心灵归属时,精神空虚,生命荒芜便向我们这些高等智商的人类袭来。如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下,人的压力来了,它压着一个人,让人精神上迷茫,空虚,于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呼啸而来,看着抑郁症的人以死亡为极乐时,我深切体会到精神生活的重要,而它也是影响我们人生观的一个关键点。当人生观失去了正确的衡量标准时,精神生活成了我们生存的救赎品。对于我来说,当前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压力。或许有时候有些些事于他人眼中微不足道,但于自己是重中之重时,迷茫中,压力就无声地袭来,而此时,我们要如何解压,降低自己的要求或放弃?寻找精神的救赎而继续挑战?我乐于选择后者。人活着是该要有所执着有所追求,我们要自己走出一条路,没有任何人能够替我们走,我们生命的存在价值,也在我们个人的探索中体现。然而,我会适可而止,我强求的是适合我自己的路,不适合我的,我会果断放弃。而这也影响着我对待繁重学习是的应对态度。作为一个医科生,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,会一味急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,毕竟作为一个未来的医者,是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专业上,刻苦专研,孜孜不倦,精益求精,全面发展无可厚非,但更重要的是医者仁心,要做到仁,就要有好的情操,这与我们的精神层面试息息相关的,所以,当学习的压力想我袭来时,我会寻找放松自己的生活方式,让它陶冶我的情操,怡情我的生活,让它把我与精神的空虚与荒芜错开。说到底,这也是在为我们升华生命而做的铺垫。
说了那么多,归咎到底,就是人活着,就不该停留在一处,就该不断前进;人活着,就该不断完善自己,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,同时,还要学会权衡学习、工作与精神生活。这就是我此时对生命的一种观望。